聚焦前沿 赋能未来:学校骨干教师赴北京大学开展“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

发布者:教师发展中心发布时间:2025-11-13浏览次数:10
初审:庞博 复审:孟宪政 终审:乔迁

  为切实推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117日至118日,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学校人文社科类专业40余位骨干教师前往北京大学参加“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通过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全面提升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开班仪式由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黄美凤主持。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舒忠飞,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执行主任赵锋,珠海科技学院物流管理与工程学院院长李大琳分别致辞。

开班仪式

  研修班首场讲座中,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主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主任孙华教授以“面向未来的教师教学发展”为题,阐释了数智时代教学方式转变、人工智能应用及跨学科创新的重要性。他指出,数字化革命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应用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学生层面来讲,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显著变革,从依赖课堂教学转向自主学习,学生可借助AI检索功能迅速获取所需信息,并进行多角度分析;知识传播方式已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向多元化平台。从教师层面来讲,当前AI技术发展趋于成熟,可在短时间内处理并完成百万册古籍的数字化工作,还可用于文本标注和知识图谱生成,显著提升了人文社科类专业教师的研究效率。

  孙华还提到,AI技术虽能减轻教学负担,但也引发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运用AI工具,明确技术边界。未来学校和课堂的形式将更加多样化,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他同时提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带来了大学学科结构体系的根本性变革,几乎所有学科均需与人工智能相融合,跨学科研究逐渐成为趋势,而核心技术和基础理论的研究仍需突破。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激发师生潜能,推动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的革新。

孙华专题讲座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邓传淮采用传统方式,带领全体参训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他强调,高校教师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认识教育强国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要围绕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聚焦教育强国“六大特质”,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要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各环节,用实际行动为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邓传淮专题讲座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教务部原副部长卢晓东教授为参训教师阐述“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要素”,讲座聚焦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与课程建设。他首先从技术的定义切入:第一,技术是实现人的目的的一种手段;第二,技术是实践和元器件的集成;第三,技术是可供某种文化中利用的装置和工程实践的集合,技术在某种程度上一定来自此前已有技术的新组合。他通过火箭回收技术利用“筷子技术”实现低成本发射,美军在海湾战争中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坦克战的结合等大量具体案例,引出“重混”概念并做具体分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断革新,以及随之而来驱动课程教学内容持续更新,根据国内部分高校的实践经验,卢晓东指出新工科和新文科大致的“重混”方向,以技术为主线,人文、社会科学围绕技术科学知识与课程进行“重混”。未来教育发展亟需深化基础学科建设,促进文理交叉融合,并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实践与评价体系。

卢晓东专题讲座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国栋解读了数字转型升级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创新。他通过实际案例和技术展示,强调了AI技术在教师备课、授课及课堂创新中的潜力。自2025年开始,国家教育领域迎来了重大转型,从“互联网+教育”转向“人工智能+教育”,这一转型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他现场展示了北京大学自研技术——同步AI数字人与可视化教案。该技术可实时生成并应用于教学场景,利用视觉识别技术,通过一台AIPC实时将肢体动作和表情反射到教学常用工具上,生成数字教师。同时,还可以实现实时人物形象转换,如将性别转变或变为历史人物,将普通的PPT讲义生成实时场景,从而构建新型可视化教学环境,从视觉上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情感共鸣,可适用于文学、艺术和历史类课程的沉浸式体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他强调,未来学校和课堂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需求,注重互动性和个性化。作为教师,应主动适应新技术,积极探索如何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最后,赵国栋以“技术从来不是问题,技术本身不是障碍,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利用”为结语结束了专题讲授。

赵国栋专题讲座


  此次北京大学之行,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深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核心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骨干教师作为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生力军,更应勇担使命走在前列。参训教师纷纷表示,结合本次研修收获,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立足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和改革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适应并引领现代化建设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北京大学——珠海科技学院骨干教师能力提升研修班合影留念